手机看两会

两会首页|本刊专稿

言恭达:重拾传统文化 重塑精神之美

2018-03-03来源:今日中国

  在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文化艺术界别的多位委员的提案涉都及弘扬传统文化。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言恭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重拾传统文化、重塑中华精神之美刻不容缓,同时文化传播也要与时俱进,“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不容忽视。

 

 

  谨防互联网时代汉字在传播中缺失

 

  言恭达委员认为,汉字不仅代表了文化,更是民族与历史的见证,凝聚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汉字文化影响世界的力度不断增强,汉语与汉字在国际传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在互联网时代下,汉字的传承和发展出现许多新问题。

 

  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差是言恭达委员第一个担心的问题。数字化时代,键盘上、手机屏上的“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很多人对电脑、手机产生依赖症,导致提笔忘字的“失写症”逐步蔓延。“年轻人汉语能力大大下降,母语信心不同程度地降低,这是当今汉语言生存状况遇到的十分突出的现象。”言恭达委员说。

 

  “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重视了汉字学习的强度而忽视了汉字文化内涵的传播。”言恭达委员指出,当前汉字教育的方针以速度为先,却恰恰忽视了汉字的历史与特有的文化之美、结构之美。

 

  同时,言恭达委员也十分关心汉语的国际传播与推广工作:“汉语还不是国际强势语言。与世界诸多国家有组织的语言传播推广工作相比,中国有意识、有组织地进行汉语国际传播与推广起步较晚。”言恭达委员认为,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渠道与对话系统,中国的软实力的提升就阻力重重,因此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汉语的国际推广和传播在建立中国与世界有效的话语系统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言恭达委员建议,必须在国家层面上重视汉字和汉字文化,提议设立“汉字节”,并建立汉字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在全国重要省市区传播、展示、强化,打造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精神堡垒。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汉字和汉语的对外传播正在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言恭达委员建议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加强引导推广,尽快让汉语逐步上升为新的国际强势语言,这不仅仅是中国的事业,也是世界性的事业。

 

  言恭达委员还提及强化基础教育中传播汉字文化与审美教育、发挥汉字创意魅力、培养书写习惯,让大众重拾汉字之美,解决互联网时代汉字在传播中缺失问题的建议,并同时表示要用现代传媒手段,普及汉字文化。

 

  加快实施中国书房建设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密不可分。

 

  鉴此,言恭达委员认为,深化实施“全民阅读、书香中国”工程在如今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已刻不容缓:“挖掘中国文化的东方美,重塑中国人的精神之美,进而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就需要以‘书房满中国’的理念,引领全民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文化生态新模式。”

 

  中国书房,是传统住宅配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专门作读写绘画、以文会友的文化空间。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间间书房诞生了无数足以传世的思想、文学和艺术经典,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陆游的“老学庵”、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鲁迅的“绿林书屋”……可以说,中国书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活化的中国文化“基因”。

 

  如何建立“中国”书房,让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生活慢下来、情调高雅起来、书香气息浓郁起来、素养提升起来,已经成为当今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因此言恭达委员提出启动“寻找东方美、书房满中国”工程,推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

 

  言恭达委员建言,在启动“寻找东方美、书房满中国”工程中应加强政府主导、打造示范样板、引入社会力量、创新运作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增强国际交流。“要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文化节展、书展、电影节等活动互动,共同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让中国书房走出国门,展示出中华民族博大的精神追求,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言恭达委员认为,要将“寻找东方美、书房满中国”工程打造成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本刊记者 张霄)

编辑:徐兴邦